发布于 2025-09-29 19:02 | 来源: 中华行知网
中新网济南9月25日电(李欣 李明芮 孙婷婷)从与黄河三角洲盐碱荒滩艰苦博弈,到在一粒种子间寻求关键突破,再到向产业链全程要效益、挖掘“无形良田”,山东保障粮食安全的步履沉稳而有力,系统性筑牢“齐鲁粮仓”。这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扎实路径,彰显了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担当。 藏粮于地:盐碱地破“碱”重生 盐碱地既是亟待唤醒的耕地后备资源,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潜在粮仓”。山东拥有的近900万亩盐碱地,使其成为探索盐碱地治理路径的“天然试验场”。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黄河入海口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曾是农民与盐碱地抗争的苦涩注脚,也凸显了盐碱地治理的困境。 如今,盐碱地的命运正被改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介绍,山东将盐碱地综合利用纳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种地相适、多元利用、科技支撑”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径。2025年6月,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唐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盐碱地麦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刘智峰 摄 循着分区分类的治理思路,山东为不同区域量身定制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水资源利用、农机农艺配套的“专属方案”。王敬东表示,山东正构建鲁北渤海湾地区、鲁西鲁中沿黄地区、鲁东鲁南地区“三区协同”发展新格局。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拥有341万亩盐碱地,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曾是三角洲型盐碱地治理的“硬骨头”。该市创新应用“封域双层暗管排盐”技术,采取“周边封盐、上层洗盐、下层控盐”立体治理方式,将土壤含盐量由16‰降至3‰,让“不毛之地”有了耕种希望。 而德州,曾背负300多万亩盐碱地的“重担”。如今,该市通过接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示范区,用丰收印证了盐碱地的蜕变潜力。 从东营的“立体排盐”到德州的“吨半粮”突破,山东的盐碱地治理从未止步于“改良”,更致力于“焕活”,这一系列探索让山东的“潜在粮仓”变为现实产能。 种业振兴:攥紧农业现代化“芯片”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山东在种子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农业“芯片”成色更足。 曾经制约农业生产的盐碱地,如今已变身耐盐碱作物育种的“试验田”。在东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种质资源团队深耕于此,成功培育出“鲁单510”“鲁单506”等耐盐碱明星品种。 其中,“鲁单510”具有高产、稳产、多抗、耐盐碱等特点,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兼抗玉米茎腐病、锈病等主要病害;2024年在中度盐碱地千亩生产田实现亩产650.1公斤重大突破,创全国中度盐碱地夏玉米千亩方高产纪录。 在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同时,山东农科人员还围绕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布局,从种质资源搜集、新品种创制到田间推广种植,全链条推进种业创新。“普冰03”“中麦578”“轮选49”“航麦802”等一系列广适、高产的小麦新品种纷纷亮相齐鲁沃野,进一步夯实了山东粮食生产的良种支撑,让农业现代化“芯片”攥得更紧。今年夏收时节,德州市齐河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借助现代化农业机械,全力投入三夏生产,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齐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在政策层面,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主动谋划,出台《山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全省种业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从盐碱地育种突破,到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新品种持续涌现,再到配套政策系统出台,这一系列实践不仅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制约,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关键的良种支撑,更彰显山东以种业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节粮减损:耕耘好“无形良田” 山东作为中国粮食生产、储备与加工大省,近年来聚焦机收、烘干、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在节粮减损的“无形良田”中深度挖潜,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实现全链条节粮减损贡献智慧。 秋收时节,保障颗粒归仓是节粮减损的首要一环。在菏泽市鄄城县什集镇,当地提前安排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围绕农机操作安全规范、新型收割机使用技巧等核心内容,为农户开展专项培训与现场指导,同时协助农户科学规划秋收进度与粮食晾晒流程,以精细化服务守护每一粒粮食。菏泽市巨野县粮食储备库。巨野县委宣传部供图 粮食收储环节同样是节粮减损的重要关口。金秋时节,走进菏泽市巨野县粮食储备库,新建成启用的智慧粮仓内一派忙碌景象:一车车刚收获的粮食通过传输带有序入库,空调控温、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科技手段同步启动,为粮食安全储存保驾护航。 “通过运用粮温远程监控、内环流低温储粮控温、环流熏蒸系统等技术,仓内常年卫生达到口吹无尘、手摸无灰、粮面保持平密紧实,确保储粮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巨野县粮食储备库仓储科科长朱良超介绍说。 从田间地头的秋收指导,到智慧粮仓的科技储粮,山东将节粮减损理念融入粮食全链条管理,以“精细化服务+科技化手段”双轮驱动,让“无形良田”产出“有形效益”。 通过“藏粮于地”夯实产能基础,依靠种业振兴注入核心动力,辅以节粮减损拓展增效空间,山东正构建起一个更为稳固、高效、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条用种业科技创新铺就的粮食安全之路,不仅筑牢了“齐鲁粮仓”,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山东经验”。(完)--> 【编辑:王琴】
发布于 2025-09-30 21:53 | 来源: 搜易得数码商城
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台车辆在台风中受损。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棵大树在台风中被连根拔起。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消防人员清理倒伏在马路上的大树。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消防人员救助一辆被困车辆。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接驳船穿梭在渔船间。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临街商铺恢复营业。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渔民在码头等待接驳船前往渔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渔民乘坐接驳船前往渔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冰船工作人员运输冰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棵大树在台风中被连根拔起。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工作人员抢修通讯设备。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家饭店在台风中受损。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航拍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广东阳江海陵岛。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渔船有序停泊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内。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编辑:李太源】
发布于 2025-09-23 15:31 | 来源: 鸡杂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6日电 受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祝福,中央代表团各分团2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地,继续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带领一分团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十师北屯市考察,了解兵地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美丽连队建设和学生学习生活、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王沪宁表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坚持兵地一盘棋,深化兵地融合发展,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更好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在考察兵团香梨高标准示范区时,王沪宁表示,要巩固拓展兵团农业优势,推动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方发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在考察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时,王沪宁表示,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与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相融合的职业教育布局,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加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建设,为新疆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考察兵团美丽连队建设时,王沪宁表示,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书写了屯垦戍边的光辉历史,要讲好兵团故事,发扬兵团精神,壮大兵团实力,把兵团建设得更美丽更繁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代表团副团长李干杰带领二分团来到莫尔寺遗址,考察喀什地区佛教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在中医医院、高校、产业示范园,代表团了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等情况。随后,代表团前往兵团草湖项目区,考察学校、企业,参观展览,调研教育援疆、企业援疆、兵团基层建设发展等情况。李干杰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强大正能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代表团副团长雪克来提·扎克尔带领三分团来到金风科技国家风电创新中心,考察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情况。代表团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运营情况;在兵团第十一师建工集团,了解综合性建设投资集团发展情况并慰问企业职工。代表团一行还来到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企业发展情况。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各族干部群众要把新疆发展的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牢牢扭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中央代表团副团长谌贻琴带领四分团考察了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南苑·南泉社区、市文体中心和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同各界干部群众亲切交流,了解新疆7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谌贻琴表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弘扬兵团精神,推动兵地融合向纵深发展,切实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团结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副团长王东峰带领五分团一行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考察赛里木湖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前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考察口岸智慧化建设、向西开放情况;走进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了解维稳戍边情况,并看望慰问护边员;来到霍城县惠远镇伊犁将军府,调研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王东峰表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维稳戍边取得新成效。要继续发扬各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发展;进一步挖掘和用好文化资源,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刘振立带领六分团来到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研发和生产情况。随后,代表团前往军垦路街道军垦北路社区,察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并走进居民家中看望慰问。在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代表团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深入兵团基层连队,考察军垦建设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刘振立表示,要发挥兵团优势,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壮大优势产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功能,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质量水平;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不断开创工作和建设新局面。 【编辑:李润泽】
发布于 2025-09-23 22:17 | 来源: 干锅兔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记者从陇西县了解到,有房屋倒塌,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总台记者已赶往现场。 (总台记者 王妍 邢博)--> 【编辑:李润泽】
发布于 2025-09-28 09:41 | 来源: 炸烹鲈鱼腩网
2025年9月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绽新颜如今 新疆大地欣欣向荣 百业兴旺2600多万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踔厉奋发——“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编辑:刘阳禾】
发布于 2025-09-06 22:07 | 来源: 锅烧海参网
中新网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徐珊珊)27日,202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活动暨江苏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启动。活动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江苏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抢抓“金秋银十”就业关键期,为毕业生搭桥铺路。--> 本次活动以“‘就’在金秋 ‘职’达未来”为主题,现场举办大型招聘双选会,重点围绕江苏“1650”产业体系,设立13个城市展区和16个产业专区,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通信、金融等重点领域。 近千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共提供岗位3.2万个,吸引江苏省内外3万余名毕业生到场求职。活动现场同步开展就业创业政策推介、一对一职业规划、AI面试模拟、政策计算器体验等服务,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 本次招聘会创新融入江苏城市宣传体验环节,毕业生可参与文创手作、非遗体验等活动,感知江苏各地文化底蕴和引才政策。据悉,江苏省下一步将在13个设区市连续举办30场省级招聘活动,全省高校计划举办不少于1000场校园招聘会,全力助推2026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完) 【编辑:刘欢】
发布于 2025-09-01 13:14 | 来源: 南充新闻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记者从陇西县了解到,有房屋倒塌,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总台记者已赶往现场。 (总台记者 王妍 邢博)--> 【编辑:李润泽】
发布于 2025-09-25 08:22 | 来源: 中国优惠网
中新网广州9月27日电 (方伟彬 王华 沈甸)超强台风“桦加沙”已停止编号,广东各地风灾后复工复产工作正加快推进。 记者27日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获悉,截至9月26日,“桦加沙”登陆点阳江海陵岛已全面复电,除阳江市受灾最严重的江城区、阳东区外,全省全面恢复供电。9月25日,南方电网广东茂名电白供电局修复受损的10千伏线路。 黄琦之 摄 “报告,合闸成功!”9月26日6时30分,南方电网广东阳江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内传来10千伏下朗甲线开关成功合闸的消息,阳江海陵岛全面恢复供电。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复电战,在阳江供电局与诸多支援单位高效协同作战下宣告胜利。 作为台风“桦加沙”登陆点,海陵岛遭遇65米/秒的17级阵风袭击,电网设施受损严重。风力稍减后,阳江海陵岛供电局便连夜启动勘灾,抢修队伍冒着风雨排查线路,标记故障点,为抢修争取时间。 “灯亮了,心里也踏实了!”看着家中重启的电器,居民们难掩喜悦。此次抢修中,阳江供电局联合东莞、河源、惠州、云浮支援队伍共出动500余人、抢修及应急车辆80余台,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迅速兑现了“不送电、不收兵”的承诺。 “看得见”数据,才能“防得住”风险。在台风来临之前,广东电网的前线指挥部出现了一队“数字化特战队”,7名技术骨干从广州来到阳江,跟这里的同事紧急开发并部署了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停电小区与停电行政区实时统计场景”,通过实时、可视化的停电范围精准定位,让指挥部门科学划分抢修区域、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动态调整抢修资源,使整个抢修复电工作针对性更强,大大提升了抢修工作的时效性。 同时,生产指挥中心还依托“气象预警机器人”,对预警信息自动抓取、精准推送;“故障工单签收唤醒机器人”自动提醒签收故障工单,加快了抢修复电响应速度。(完)--> 【编辑:刘阳禾】
发布于 2025-09-08 15:09 | 来源: 百度视频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业务卫星,配置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该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6次发射。(完)--> 【编辑:刘欢】
发布于 2025-09-08 16:02 | 来源: 清焖莲子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服务响应,要求有关单位开展联合会商,加强震情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目前,甘肃省地震局已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据了解,甘肃定西、兰州等地有明显震感。 (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 【编辑:李润泽】